創設六方合作聯盟? 助力長三角一體化 嘉興市僑聯探索“跨省通”為僑服務新機制
近日,嘉興市僑聯聯合上海市金山區、松江區、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僑聯發起成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僑服務六方合作聯盟,同時發布《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僑服務六方合作聯盟八項舉措》,建立服務協調、合作交流、資源共享機制,有力助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其主要做法是:
堅持目標導向,建立服務協調機制一是建立六方涉僑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機制。出臺《關于長三角區域六方涉僑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意見》,實現六方代收代辦、多地聯辦、異地互認等涉僑審批事項,減少申請人辦理手續和跑動次數,避免“多地跑”“折返跑”“重復辦”。
二是建立六方僑務工作聯系協調機制。早在2019年,嘉興市僑聯就牽頭簽訂《服務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六方合作協議書》,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資源共享、信息共通、理論共研、團體共建、活動共辦、難題共解等協調機制,共同謀劃合作方向、研究協作計劃、協商交流議題,進一步加強僑務工作合作交流。
三是建立六方合作聯盟日常運行機制。各地明確分管領導及聯絡員各1名,具體承擔日常工作,加強聯系溝通,協同推進各項合作事宜。建立半年輪流召開聯席會議制度,同時根據工作開展情況以及長三角區域有關市、區的意愿,秉持審慎、精干、務實的原則,由聯席會議商定新增成員事宜。
堅持效果導向,建立合作交流機制一是建立僑界人才聯合推介機制。常態化組織長三角區域僑界代表人士考察交流活動,舉辦2021“創業中華·創聚嘉興”長三角僑界精英創新創業峰會、僑界精英強國論壇等活動,組織開展長三角海外高層次人才嘉興行,互推投資意向方進行經貿考察、投資洽談、技術交流,助力打造長三角區域高質量產業集群。
二是建立涉僑社團合作交流機制。深化區域內留聯會、僑商會、僑青會等各類涉僑團體間的交流合作,聯合青浦區、吳江區開展“紅色百年·僑心向黨”青吳嘉三地僑界人士紀念建黨100周年攝影征文活動,引領三地僑界筑牢思想高地,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組織僑眷、留學生家屬50 余人參加由金山區僑聯主辦的“文教小鎮·醫為你來”第十四屆海歸醫務專家大型義診,受到僑界人士一致好評。
三是建立華僑文化交流機制。組織六方僑界精英專家、海歸高層次人才300余人觀看“親情中華·長三角僑界人士慶祝建黨百年文藝匯演”,促進文化交流交融,凝聚僑界人心。充分發揮嘉善云瀾灣甜蜜小鎮、海寧徐志摩舊居、海寧鹽官金庸書院三個省級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平臺作用和資源優勢,推動區域內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共建共享。
堅持需求導向,建立資源共享機制一是建立僑界人才服務平臺共享機制。積極探索“平臺+地方”建設路徑,在嘉興科技城打造“僑立方”為僑服務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通過建立“僑立方”快捷通道、提供“店小二”式的代跑代辦服務、打造綜合展示平臺、提供配套場地等服務,助力僑界人士創新創業,實現“以僑引才、以僑引資、以僑引智、以僑促貿”。
二是建立僑界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共享機制。在各縣(市、區)黨委政府打造的平臺園區中開展僑界創新創業基地創建活動,市委統戰部在2021“創業中華·創聚嘉興”長三角僑界精英創新創業峰會上對政策保障完善、僑資僑智密集、創新創業成效突出的全市10家園區命名為僑界創新創業基地,常態化開展僑界人才招引工作,打通僑界人才回國就業專門通道,10家園區共有僑資企業133家,海外歸國人員1500余人。嘉興市作為全省第一家,被省僑聯授予“萬企引萬才”活動試點單位。
三是建立留學人員實習實踐基地共享機制。依托省委組織部在嘉興牽頭打造的浙江長三角人才大廈等人才服務平臺,以及僑商海創企業、海歸創業園區,搭建了15個“嘉興市留學人員實踐基地”,今年以來組織了3期270位海外留學生參加“嘉書頻傳 海燕回家”創新創業系列活動,為海歸留學人員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打造嘉興籍在滬海歸留學人員服務陣地,成立嘉興籍在滬留學人員聯誼會,設立“海歸驛站”上海新僑飛地,今年5月在上海舉辦“嘉人回嘉”海外留學人員專場招聘會,共有1300多名留學人員通過線上線下參與活動,實現了企業和人才的精準對接。